決斷2秒間
author: 麥爾坎·葛拉威爾
The book in 3 sentences or 3 points
大腦會以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掌握周遭狀況。 有意識(憑藉過去經驗),無意識-適應潛意識(偏向直覺) 作者認爲所謂的兩秒鐘就精準判斷狀況是可以訓練的,並不是少數人擁有的天賦
當時間無限緊縮,你就只能仰賴於最不可靠的本能反應
我們都能夠皆有接受訓練與累積經驗,培養發展出當機立斷的能力
Impresisions
跟我們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僅僅只花二十分鐘思索考量相關訊息,對我們的瞭解很可能更勝於交往多年的朋友
How the Book Changed Me
老實講,對我個人而言可能沒有太多地方是新的感受,大概是因爲很多事情是我從小就一直以來有的疑問與自我找尋的解答,要說這本書帶給我什麼的話,唯一大概就是更加確認果然 大量練習 還是很重要,而且似乎是唯一解呢~ 當然書中的有些例子,倒是滿讓人值得思考的。
Favorite Quotes
如果想瞭解一個人,對他私人空間的匆匆一瞥,效果並不遜於和他本人相處幾個小時,甚至會更勝一籌
隨機應變並不是漫無章法
忙著追獵物的狗,不會停下來抓癢
滿有趣的說法,書中是講到人在腎上腺素提高的時候,也就是亢奮的時候,思緒會很難冷靜。 可能真的是天生本性吧? 人在面臨緊要關頭的時候,可能會大幅縮減其他感官,以利於集中精神處理當前事態。但是就是因爲這樣才難以冷靜處理,會變成仰賴於平常的後天養成反射動作。
Summary + Notes for each sections
chapter 1
一開始已夫妻婚姻關係爲實驗,認爲不需要做過多全面的實驗,從一件事情上,就大概可以判斷出之後會不會離婚了,我是覺得可能有點過於偏頗了,就因爲一件事情爭吵就決定是否會一直相處下去?? 雖然有時候的確從一個小事情,可能可以判斷這個人對於其他事情的反應也會是怎樣沒錯,但是我依然覺得能不能繼續相處不是這麼容易決定的~ 不過我大概知道書中想要表達的是,人的行爲模式在瞬間的關鍵點就可以判斷出來,只要這個行爲模式用在其他事情上多半可以知道後果如何,比如情緒模式。書中認爲「輕蔑」是最危險的情緒模式,夫妻相處只有其一喲偶表露出這種模式,那大概率之後會走向不好的結局了。
chapter 2
這邊講了一些潛意識其實有時候就是異常的準確,有些人就是直覺很準沒有什麼理由,但是卻常常預測到事情走向! 接著後面有提到一些實驗,想要來表達,我們的行爲與思考的反應,其實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程度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單純看實驗而言我覺得反而是更想突顯語言的暗示的力量 !
chapter 3
「哈定謬誤」- 快速認知的黑暗面! 大致上是想要講先入爲主跟刻板印象。 不過感覺這個就是很看你是不是能夠從多方角度看待事情,要不然書中所講的 薄片擷取 應該是滿容易誤判的。
chapter 4
提到 力量之源 這本書,其中部分結論講到:專業人士在做決定時,並不會井然有序、步步爲營考量所有可行方案;我覺得通常是因爲現實狀況時間因素,你必須快速掌握狀況,這時候通常會依賴於經驗或是 心智表徵 (mental representation) , 其實 刻意練習 也有類似講述。其實我從國中就有意識到這個情形,我也故意在考試嘗試,不用硬背公式的方式,只記基礎的,然後自己推導題目需要的解題公式,但是由於考試是限時的,因此壓力真的不小,在國中我還可以這樣玩,結果滿ok的,但是高中指考,我的實驗結果是有點不太行,尤其是在數學,我好幾個地方推導的公式,最後都錯了小部分,導致很多答案都差一點,分數被倒扣到不要不要的~ 如果我有記憶那些常用的公式,或許結果就又不同了~ 會想到這個是因爲看到書中講要快速掌握,這種緊張感之下,似乎大腦思緒很難像平日那樣清晰,應該說所謂的理性分析可能會變弱,更多仰賴的是 心智表徵 (mental representation) ,要說的話可能就是一些人講的肌肉記憶吧。
chapter 5
書中提到 百事可樂挑戰 的測試結果跟事實差距甚大,導致產品銷售出了大錯,最後還是改回去經典可樂的口味,產品尤其是食品的測試我覺得不是那麼容易,畢竟人的感受可以受到太多因素影響,導致當下的選擇並不一定是對該食品是正確的評價~
chapter 6
書中提到「薄片截取」誤判的例子,就是所謂的錯誤解讀~ 另外有提到臉部透漏的訊息很可觀的,甚至可以推測出個性、行爲! 看書中例子我是覺得很神啦,但是沒有講怎麼判斷,我對這個也沒什麼涉略,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做到。此章節大概就是印證了我 chapter 4 的以前實驗的結果~ (原來以前我默默做了跟書中很多學者研究類似的事情),不過依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書中最後提到,還是可以透過大量模擬與訓練來改變你的反應行爲,最後還是一樣人確實就是會仰賴於幾乎本能的反應或是後天培養的反射動作。這樣的思維還是處於僵化,只是算是被特意定型的思維!